您現在所在的位置>>首頁>>新聞報道
濟南日報:全市水生態文明建設快速推進
2014-02-24 15:14:51 來源: 黨委辦公室   瀏覽次數:0
    濟南啟動水生態文明試點市建設,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去年,我市累計投資105.6億元完成了四大類、126項工程,泉城濟南“河湖連通惠民生,五水統籌潤泉城”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初步形成。市委書記王敏指出,科學保護、可持續開發利用水資源,大力推進水生態建設,對于“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至關重要,是事關濟南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大事。一年來,《濟南市水資源管理條例》頒布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進一步確立和落實,水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各行業用水效率進一步提高。城市點面源污染排放得到控制,河湖濕地水生態系統質量狀況得到改善,水功能區達標率明顯提高,趵突泉實現10年持續噴涌,以及首屆“泉水節”的成功舉辦,都讓全社會水生態文明理念逐步深入,水生態建設成果惠及全市百姓。

  今年,我市迎來了水生態文明建設的攻堅年,也是實施水利“十二五”規劃的關鍵年,我市將繼續推進水系生態建設,著力實施互聯互通的水網體系,繼續深化水管理、水文化建設,扎實推進水生態文明市建設各項工作。

  泉城水生態文明之路

  2012年8月20日,《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標準》正式實施,這是全國首個水生態文明城市省級地方評價標準,同時也掀起了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熱潮。與此同時,濟南市正式申請創建國家級水生態文明城市,并編制出臺了創建國家級水生態文明城市的總體規劃和分區規劃以及創建實施意見。同年10月20日,水利部部長陳雷來濟調研水生態,他先后察看了臥虎山水庫、玉清湖水庫、濟西濕地、臘山分洪工程、泉水游覽景觀帶、小清河洪園節制閘,在詳細了解了濟南市水利工程建設情況并聽取了有關工作匯報后,陳雷表示,要深刻認識水生態建設的重大意義,準確把握水生態建設任務要求,堅持人水和諧、科學發展,進一步落實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不斷完善河湖一體的水生態體系,切實加強水污染防治,搞好水土保持,狠抓監管能力建設,加大改革力度,著力構建水生態建設的長效機制。水利部將一如既往支持山東水利改革發展和水生態建設工作,對濟南市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市給予重點傾斜,推動濟南市水生態建設開創新局面、譜寫新篇章。2012年10月31日,濟南被正式確定為全國首個水生態文明試點市。

  為加強先期頂層設計,扎實推進水生態文明試點建設工作,按照水利部《關于確定濟南市為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市的通知》的要求以及山東省委、省政府對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部署,立足濟南自身市情與水情,我市編制了《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2013年1月23日,濟南市召開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市動員大會,未來三年(2013年-2015年)試點期間,濟南市估算投資為272億元,其中,中心城區149億元,力爭到2015年率先建成全國水生態文明的先行區、集成區和示范區。動員大會上,時任副省長賈萬志傳達了水利部和省政府對《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批復。根據《方案》,本次試點建設期為2013-2015年,試點建設的范圍為濟南市所轄全部行政區域。此外,規劃2016-2020年作為濟南水生態文明市建設鞏固提升期。

  濟南水資源及其開發利用情況

  濟南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638毫米,水資源總量17.48億立方米,可利用量11.56億立方米,近年來,雖然我市水生態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保持泉水常年噴涌壓力較大。

  現狀

  近年來,我市水生態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濟南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人均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的七分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到2020年預計全市總人口將達到840萬人左右,用水總量將達到21億立方米左右,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之一,還需要大量調引長江、黃河等客水。同時,濟南開展試點工作也肩負著“探索路子、完善標準、積累經驗、提供示范”的重要任務。

  措施

  ●建設南部山區生態保護功能區,強化“補”的功能。提高生態承載能力和城市供水保證率,滿足“生活、生產、生態”三生用水。主要實施水源連通、水源涵養、地下水置換等工程。

  水源連通工程。通過水源連通工程實現黃河水、長江水、地表水多水源聯合調度,年最大調水能力3億立方米。主要實施北店子輸水工程,利用北店子引黃閘引水,新建睦里閘至臘山分洪道輸水管線,向臘山河、興濟河補水。玉清湖引水工程,新建濟平干渠新五分水閘至玉清湖輸水暗涵,調引長江水、平陰黃河水入玉清湖。田山灌區與濟平干渠連通工程,新建田山沉沙池出口引水閘、輸水暗涵、入濟平干渠檢修閘等,向玉清湖、小清河等補水。玉符河臥虎山水庫輸水管線,由濟平干渠賈莊分水閘調水至臥虎山水庫。臥虎山、錦繡川等五座水庫聯通工程,改造現有輸水線路、新建向興隆、漿水泉、龍泉湖3座水庫輸水線路,實現由臥虎山、錦繡川水庫向2個水廠,3座水庫供水及興濟河、全福河、洪山溪、大辛河4條河流補水。狼貓山水庫輸水工程,新建杜張至狼貓山水庫、狼貓山水庫至龍泉湖輸水管線,向龍泉湖、鳳凰山分洪工程、韓倉河等補水。

  水源涵養工程。實施南部山區3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程,重點實施839平方公里核心區域,加強泉域補給區重點滲漏帶保護,實施清潔小流域、生態河道治理等工程365項,實施玉符河流域綜合整治,建設水文水資源監測站672處。

  地下水置換工程。對泉域補給區58萬畝井灌農田推廣引黃、引庫、引河灌溉,實施東聯供水工程,將黃河水、地表水作為農業灌溉和工業用水的主要來源,置換地下水用于保泉和市民飲用。東聯供水工程以長江水、黃河水、地表水作為水源,向濟鋼、煉油廠等重點企業提供原水,緩解東部地區水資源供需矛盾。

  ●建設城市泉水景觀生態功能區,彰顯“景”的特色。提高河道防洪排澇能力,打造特色泉水景觀,形成具有泉城特色的水域旅游觀光帶。主要實施防洪除澇、截污治污、景觀提升等工程。

  防洪除澇工程。對劉公河、楊家河等9條河道及鳳凰山分洪工程,進行綜合治理,提高防洪除澇能力。

  截污治污工程。建設興濟河、全福河等截污治污工程,完善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和污水處理設施。

  景觀提升工程。在防洪除澇、截污治污的基礎上,實施駁岸改造、節點蓄水、營造親水空間,建設新景點、打造景觀帶、提升景觀區。實現臘山河、興濟河等城區主要河道四季不斷流,兩岸景色優美。在趵突泉、護城河、大明湖的基礎上,向南治理玉繡河、廣場東溝,向北開挖中濼河、北湖,與小清河、華山湖連通,延伸泉水旅游景觀帶。

  ●建設沿河濕地保育生態功能區,發揮“凈”的作用。充分發揮濕地的滯蓄洪水、水體凈化、生態修復、景觀旅游等功能,主要實施濕地建設、引黃水源地建設等工程。

  濕地建設工程。劃定黃河干流生態保護區,恢復河灘地濕地生境;將玫瑰湖、濟西濕地、鵲山龍湖、北湖、華山湖和小李家濕地進行生態修復,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凈化城市中水,帶動周邊區域的環境提升,減輕小清河干流防洪壓力。

  引黃水源地建設工程。積極利用黃河水,充分發揮客水的作用,重點建設歷城區堰頭、濟陽縣稍門等5座引黃平原水庫,新增引黃蓄水能力1億立方米。

  ●建設北部平原水網生態功能區,提高“網”的效益。按照城鄉統籌的要求,改善農村水網的水環境狀況,提升區域水網生態功能。主要實施徒駭河、德惠新河等河道綜合治理、城鄉供水一體化、邢家渡等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工程。

  2013年是水生態文明市建設的開局之年,自我市召開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市動員大會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的要求,全市緊緊圍繞“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中心任務,全力推進我市水生態文明建設。

  去年主要實施了水生態、水供用、水管理、水文化 4大類、126項工程,完成投資105.6億元。

  南部生態保護區重點實施了水源連通、水源涵養等工程。目前,田山灌區與濟平干渠連通工程、玉清湖引水工程全面完工,實現了長江水、黃河水的互連互通、聯合調度。玉符河臥虎山調水工程,預計今年5月份完工。水系連通工程建成后年最大調水能力3.0億立方米;泉域補給區58萬畝高標準農田地下水置換工程全面啟動,目前已完成15.9萬畝;總投資30億元的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于去年12月26日開工建設;大佛峪、鳳凰嶺等一批生態清潔型小流域治理工程建設完成。

  中部泉水景觀區重點實施了截污治污、景觀打造等工作。完成城區臘山河、興濟河、大明湖、大辛河四大分區內65條河道截污整治,敷設雨污水主次干管近170公里;水質凈化三廠配套管網擴建工程基本完成,消除河道污水直排口1000余處,每天截流污水量6萬多立方米,基本實現了河道內“看不見污水、聞不到異味”的目標。大辛河、全福河等7個河段生態治理工程基本完成,興濟河、歷陽河實施了引水補源工程,河道水質得到提升。

  北部濕地風貌區重點實施了濕地保護、修復和建設。濟西濕地公園一期工程基本完成,鋪設13公里園內道路,整理航道和水系2.45平方公里,園林綠化4.56平方公里;完成北湖公園景觀設計方案專家評審工作,大明湖至小清河連通工程(含北湖濕地公園)、邊莊一期項目的征收凍結及摸底調查工作已順利完成;華山湖濕地與中海集團簽訂合作協議,目前,安置一區項目開工建設;白云湖人工濕地實施了水質凈化一期工程,增加水面94.6畝。

  泉域補給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完成30%

  按照我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以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前提,以保障泉群常年噴涌和促進現代農業健康發展為目的,合理調整農業用水結構和農業種植結構,推進區域農村土地流轉和產業結構調整。我市實施了以引黃、引庫、引河等地表水為主置換灌溉水源,減少地下水開采,并發展噴灌、滴灌、微灌等現代高效節水灌溉,此舉能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實現泉域補給區耕地灌區化、灌區節水化、節水長效化。根據《方案》,到2015年,在泉域補給區建設水利設施配套、田間道路暢通、林網建設適宜、優質高產高效的高標準農田58萬畝,區域內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由0.50提高到0.68;地表水與地下水用水結構由2:8調整為6:4;農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據市水利局農水處負責人介紹,去年,5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已完成了近30%,今年將繼續工程建設。

  規劃區內根據地形、水源、作物種植結構等資源條件,泉域補給區劃分為玉符河現代農業示范區、三川流域經濟作物試驗區、沿黃高標準農田功能區等三大片區,總面積58萬畝,其中新建33萬畝,完善提升25萬畝。其中包括規劃面積3萬畝的玉符河現代農業示范區,規劃面積18萬畝的三川流域經濟作物試驗區,規劃面積37萬畝的沿黃高標準農田功能區。市水利局農水處負責人告訴記者,泉域補給區高標準農田建設既是節水保泉、保持泉城特色的重要舉措,又是加快現代都市高效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市將充分依托《濟南市水網規劃》和《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方案》,科學編制專項規劃,充分發揮規劃的引領作用,確定發展長遠目標、階段任務,有計劃、有步驟,分層次推進建設。

  大佛峪小流域治理工程完工

  錦繡川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是我市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市試點期的10大示范項目之一,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大佛峪小流域治理工程已于去年底完工。工程以水源保護為前提,進行植樹造林,搞好水土保持,實施清潔小流域、生態河道治理等工程,建立綜合防治和立體開發體系,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促進項目區生態環境向良性循環轉化,使自然資源特別是水土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著力提高流域綜合防治水平和水源涵養能力。

  為全面提升濟南市南部山區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水平,更好地促進濟南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根據《濟南市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和《泰沂山區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規劃》,濟南市水利局在對南部山區全面調研的基礎上,擇優選取了歷城區錦繡川大佛流域開展生態清潔型小流域建設,著力提高小流域綜合防治水平和水源涵養能力,為全面建設南部山區生態保護功能區提供典型示范。

  C

  繼續實施南部生態保護區建設

  完善水網體系讓中心城區河道水長流

  2014年是我市創建工作的攻堅年,圍繞“泉涌、湖清、河暢、水凈、景美”的總體目標,我市將以水網水系建設為重點,以客水補源為關鍵,以河道綜合整治為抓手,加快實施水系連通、河道治理、截污治污、水景觀建設等重點工程,加快水生態、水供用、水管理、水文化四大體系建設。

  ●按照“南部補源、中部造景、北部凈化”的總體思路,繼續實施南部生態保護區建設。濟南市水利局局長張曰良表示,我市是典型的資源型缺水城市,雖然實施了部分水系連通、水源涵養等工程,但水資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保持泉水常年噴涌壓力仍較大。因此,我市將組織實施好玉符河綜合治理工程;繼續推進泉域補給區58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巨野河、龍脊河等重點河道河段的綜合整治工程;開展臥虎山、錦繡川等水庫環庫示范區建設,加強水源地保護;開展興隆、西彩石泉域補給區重點滲漏帶保護工程;實施錦繡川、錦云川、錦陽川水土流失綜合整治工作,大力推進清潔型小流域綜合治理,完成12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治理任務。

  ●中部泉水景觀區將繼續推進城區河道截污治污工作,統籌實施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提高污水處理能力與水平。推進水質凈化四廠擴建工程、鳳凰路補源管線及泵站工程。加快興濟河、玉繡河等河道生態建設,推進大明湖至小清河連通工程、華山湖建設,打造“環城公園—大明湖—小清河—華山”黃金旅游景觀帶。北部濕地風貌區加快濟西濕地公園工程建設,推進華山湖濕地建設工作,啟動湖區主體開挖;做好北湖濕地(含大明湖至小清河連通工程)、遙墻清荷濕地、鵲山龍湖、白云湖等濕地保護與修復。

  ●加快水網體系建設。緊緊圍繞“六橫連八縱,一環繞泉城”的全市水網構架,以河流渠道為輸水載體,以水庫湖泊為調蓄中樞,加快推進南水北調濟南段引水配套工程,實施臥虎山、錦繡川、興隆、漿水泉、龍泉湖五庫連通工程,北店子輸水等水系連通工程,形成河庫相聯、水系連通、多源互補、豐枯調劑的水資源配置格局。

  ●繼續深化水文化建設。進一步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重點抓好臥虎山、錦繡川等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倡導節約用水,完善水法規體系,加大執法力度,嚴格實施取、用水許可。濟南市水利局副局長李百全說:“現在水生態文明的理念還不夠深入,雖然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但全社會對水生態文明理念認識還不到位,水生態保護意識還需進一步加強。”今年,我市將更加注重水文化建設,深入推進水情教育和水生態文明宣傳,挖掘和發展泉水特色水文化,打造泉水文化節等傳播交流平臺,把泉城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水生態規劃和建設中,提升工程文化內涵和品位。
企業概況>>   領導班子>>
機構設置>>   董事長致辭>>
榮譽殿堂>>   公開欄>>
·《碧水清源 尚德至善》宣教片
·清源水務 新年賀詞
 
中國共產黨濟南市委員會
 
濟南政府網
 
濟南宣傳網
 
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濟南水利局
 
講文明樹新風
 
 
版權所有©濟南市清源水務集團有限公司 魯ICP備09024597號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文化東路43號 郵編:250011
太黄一级18禁止看免费